大家好,我是小馨,承馨家族辦公室的創辦人,一個擁有20年銀行經驗的財經老灰仔,也是你們好夥伴。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個超級振奮人心的故事
斯里達·文布(Sridhar Vembu)和他的Zoho。這位印度創業家用獨門方式打造了一家市值59.3億美元的SaaS(軟體即服務)公司,不靠風投、不進矽谷,還在鄉村當老師改變教育。他到底怎麼做到的?這篇文章會用深入又簡單的方式拆解他的祕訣,加上我的看法,帶你們看懂這場科技與人生的逆襲戲碼。準備好了嗎?一起來吧!
一、文布是誰?從小村出發的科技夢想家
斯里達·文布是Zoho的創辦人兼CEO,這家公司提供雲端商業軟體,像是CRM(客戶關係管理)、辦公室工具等,全球用戶超過1億,員工1.5萬人,2022年營收突破10億美元。更厲害的是,他從沒拿過風險投資(VC)的錢,全靠自力更生。與此同時,他還住在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一個叫坦卡西(Tenkasi)的小鎮,人口才7萬,沒有高樓大廈,甚至連像樣的機場都得開車三小時。
為什麼選鄉村?文布說:「我不只想做科技,還想改變社會。」他不追逐矽谷的奢華辦公室,而是把公司總部搬到鄉下,用去中心化的方式運營。這不只是商業選擇,更是他對人才、教育和鄉村發展的信念。我在銀行20年,看過無數企業追著資金跑,但文布卻反其道而行,讓我忍不住想:這傢伙到底在想什麼?
二、去中心化運營:鄉村也能造科技巨頭
文布的第一招是「去中心化」。他把Zoho的團隊分散到印度各地的小鎮和鄉村,員工遠距工作,卻能開發出世界級軟體。比如,Zoho Desk這款客服軟體就是在坦卡西誕生的,現在服務全球20萬家企業,包括Netflix、PayPal這種大咖。
這有什麼啟發?你不需要大城市的光環,就能做出頂尖產品。我在銀行時,常聽客戶抱怨人力成本高、城市競爭激烈,但文布用鄉村的低成本和高潛力人才,證明了一條新路。網上資料顯示,Zoho在坦卡西的辦公室從2011年的6人小團隊,成長到現在500多人,帶動當地經濟成長,平均每人年產值從3000美元跳到數萬美元。這不只是生意,更是一場鄉村復興運動。
我的看法是:這種模式在台灣也很值得參考。像花東地區或中南部鄉鎮,人才不缺,卻常流向台北。企業如果能把資源下沉,不只能省錢,還能激活地方經濟,何樂不為?
三、Zoho學校:學徒制打造人才工廠
文布不只做軟體,還創辦了Zoho學校,徹底顛覆教育模式。這不是傳統大學,而是實戰導向的學徒制訓練基地。它的亮點是:
免學費還給薪水:學生不用掏錢,反而邊學邊賺。
課程直通職場:教的都是Zoho需要的技能,像程式設計、產品開發。
畢業即就業:學成後直接進Zoho,無縫接軌。
這就像我當年在銀行培訓新人,但文布更進一步,把教育和企業需求綁在一起。資料顯示,Zoho學校從2005年開始,已培養數千名工程師,約15%的Zoho員工是這計畫出身。他們多是鄉村高中生,沒上過名校,卻靠實戰成為頂尖人才。
我覺得這太天才了!傳統教育重文憑,文布卻重能力。對比台灣,我們大學生畢業常找不到工作,企業又喊缺才。如果有更多公司效法Zoho,打造自己的「人才工廠」,不只能解決就業,還能讓年輕人早點獨立。這是我在財經圈20年沒見過的創新。
四、實戰學習:從第一天就做真項目
Zoho學校還有個絕招:**沒有課本,只有實戰。**學生第一天就上手真項目,像是開發Zoho的新功能,沒有考試、分數,只有成果。文布說:「科技業看的是你能做什麼,不是你背了什麼。」
這點讓我想起銀行裡的信貸分析。教科書教你公式,但真要判斷客戶風險,還得靠實務經驗。文布把這邏輯放大,他的學生不只學技術,還學怎麼做出市場要的產品。結果?Zoho的軟體能跟Salesforce、Google正面硬碰硬,還保持低價高質。
對我們夥伴的啟示是:**別只顧理論,動手做才是王道。**不管你是創業還是投資,實戰經驗永遠比紙上談兵值錢。
五、時間管理:讓使命串起一切
文布身兼CEO、鄉村老師,還推動地方發展,怎麼忙得過來?他不把時間切塊,而是讓每件事都圍繞核心使命:用科技改變社會。
他教課,是在培養Zoho未來員工。
他推鄉村計畫,是在打造新科技據點。
他做軟體,是在實現全球影響力。
這不是單純的「工作生活平衡」,而是高度融合的生活方式。我在銀行時,常見高管忙到焦頭爛額,但文布卻像個指揮家,讓每件事互相加分。網上資料說,他常穿傳統服裝「Veshti」,騎單車上班,過著簡單生活,卻能管好1.5萬人的全球團隊。這種極致效率,真是令人佩服。
六、小馨的重新吸收:銀行老手看文布
以我的20年銀行經驗看,文布的故事不只是勵志,更是商業模式的革命。他不靠風投,卻做到10億美元營收,關鍵在於自給自足+社會價值。銀行業常講「槓桿」,但文布用的是「人才槓桿」,把鄉村潛力轉成全球競爭力。
他的Zoho學校也讓我想起金融業的學徒制。以前銀行會讓新人跟著老手學貸款、理財,文布把這放大到科技業,還加上了中?的使命感。我認為,這種「企業+教育+社會」的三位一體模式,是未來趨勢。尤其在資金緊縮的時代,像現在2025年全球經濟不穩,文布的 bootstrapping(自力更生)策略顯得更有遠見。
對台灣來說,他的去中心化運營也很值得學。台灣中小企業多,如果能把技術帶到鄉鎮,結合當地人才,不只能降成本,還能分散風險,避免過度依賴都市。
七、給夥伴的啟發:你能從文布的故事學到什麼?
文布的故事給我們這些財經迷和創業者的啟示很明確:
打造自己的系統:別只靠外部資源,像Zoho學校這樣的人才管道,能讓你立於不敗之地。
結合社會價值:生意做得好,還能改變社會,才是真正的贏家。
打破框架:不一定要在大城市、不一定要拿風投,找到自己的路更重要。
他在印度鄉村建起一個生態系,從教育到就業再到經濟復興,環環相扣。這不只是商業成功,更是人生哲學。
八、總結:文布不只是傳奇,更是你我的起跑線
看完文布與Zoho的故事,我敢說,這不只是印度鄉村的奇蹟,更是我們每個財經迷和創業者的行動號角。綜合網上資料,Zoho從1996年創立到2022年營收破10億美元,年成長率穩定在20%以上,全程零風投,這數字背後是文布的硬實力:去中心化讓成本降30%、Zoho學校每年供輸500名即戰力人才、鄉村基地帶動當地GDP翻倍。這不是運氣,而是可複製的成功公式。2025年的今天,全球經濟動盪,美中科技戰升溫,文布的模式就像一劑強心針——不靠矽谷、不依賴外部資金,你一樣能站上世界舞台。
我的20年銀行經驗告訴我,真正的贏家不是追風口的,而是建系統的。文布用教育鏈接企業、用科技復興鄉村,證明商業可以兼顧利潤與意義。對台灣的我們來說,這是警醒也是機會:當AI與雲端競爭白熱化,誰能像文布一樣找到自己的「坦卡西」,誰就握住下個十年。夥伴們,這不是遙遠的傳奇,而是你我能效法的藍圖。想投資?關注Zoho供應鏈的潛力股。想創業?從身邊小地方開始,建你的生態系。我問你:如果文布能從鄉村改變世界,你為什麼不行?留言告訴我你的下一步,我們一起跑贏這場未來賽局!
(圖片來源:Linkedin )
(圖片來源:Wikiwand 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