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囉,大家好!我是你們的承馨家辦的小馨,今天要跟我們的好朋友們聊一個超實用的話題:企業估值!
你是不是常聽到「某公司值幾十億」,卻搞不清怎麼算出來的?更別提有些公司明明賠錢,估值卻高得嚇人!別擔心,今天我要把五種最常用的估值方法拆得簡單又清楚,還要告訴你賠錢公司為何也能「身價不菲」。準備好了嗎?咱們馬上開講!
企業估值是什麼?為什麼重要?
簡單說,企業估值就是算一家公司現在值多少錢。為什麼要算?可能是要賣公司、併購、報稅,或者想知道自己的生意有多大潛力。不同的公司、不同的情況,得用不同的方法。今天我要講五個熱門招數:折現現金流 (DCF)、可比公司分析 (CCA)、先例交易法、資產基礎估值法 和 折現股利模型 (DDM)。每招都有獨門絕活,咱們一一來看!
1. 折現現金流 (DCF):算未來賺多少
怎麼用? 想像你開一家店,DCF是預測未來幾年能賺多少現金,再用折現率(比如WACC,加權平均資本成本)把這些錢「折回」到今天的價值。
適合誰? 超適合有穩定現金流的公司,投資銀行愛用它分析長期潛力。
例子: 未來5年每年賺100萬,折現率10%,現在值約379萬。
小心點: 預測得準不準很關鍵,猜錯一點,結果差很大!
2. 可比公司分析 (CCA):跟同行比一比
怎麼用? 找幾家跟目標公司差不多的同行,看它們的估值倍數(比如市盈率P/E,或企業價值對收入EV/Revenue),然後套到目標公司身上。
適合誰? 公開市場公司最愛用,像股權研究或併購分析超常見。
例子: 同行市盈率15,目標公司每股賺2塊,估值就是30塊。
好處: 快又直觀,對比一下就知道行情!
3. 先例交易法:看看別人賣多少
怎麼用? 看看最近有沒有類似公司被賣掉,賣了多少錢,拿來參考。比如用交易時的倍數(像EV/EBITDA)算目標公司的價值。
適合誰? 併購(M&A)或私募股權最常用,能告訴你買家願意出多少價。
例子: 類似公司以5倍EBITDA賣出,目標公司EBITDA是500萬,估值就是2500萬。
特別點: 能抓到市場的「真實溫度」,很接地氣。
4. 資產基礎估值法:數數家底有多少
怎麼用? 超直白,把公司所有資產加起來(房子、機器、現金等),減掉欠的債(負債),剩下的就是價值。
適合誰? 有很多實實在在資產的公司,比如房地產或製造業最合適。
例子: 公司資產1000萬,欠債400萬,估值就是600萬。
注意: 只看有形資產,品牌這種無形價值容易被忽略。
5. 折現股利模型 (DDM):靠股利賺估值
怎麼用? 專門算公司未來能發多少股利,再把這些股利折成現在的價值。假設股利穩定增長,就能算出公司值多少。
適合誰? 穩定發股利的成熟公司,比如老牌企業最適合。成長型公司不發股利就沒轍。
例子: 每年發1塊股利,成長率5%,折現率10%,估值是20塊(用Gordon成長模型)。
驚訝點: 只適合少數公司,沒股利完全用不上!
賠錢公司為何估值高?秘密在這裡!
你可能會問:「有些公司明明賠錢,怎麼估值還那麼高?」原因在於,估值不只看現在賺不賺錢,更看未來潛力!
DCF的魔法:像很多科技新創,現在燒錢,但DCF算的是未來現金流。如果市場相信它5年後能大賺(比如AI或電動車公司),估值自然水漲船高。
CCA的市場熱情:如果同行公司都被炒得很高(比如P/E倍數超高),賠錢公司也能搭順風車,因為大家看好整個行業。
成長預期:投資人不在乎現在虧損,他們買的是「夢想」。像特斯拉早年賠錢,但因為前景看好,估值一度飆到天上。
所以,賠錢不代表不值錢,關鍵在於市場對未來的信心!
哪招最好?看情況選!
「這五種哪個最牛?」答案是:沒有一招通吃!
DCF適合長期看未來,愛算細帳的用。
CCA快又方便,公開公司比價超順手。
先例交易法專攻併購,想知道市場行情就靠它。
資產基礎法簡單粗暴,資產多的公司最愛。
DDM是股利公司的專屬,穩定派息才好使。
更驚訝的是,方法差異超大,完全看公司類型。比如不發股利的成長公司,DDM沒用,但DCF和CCA能大顯身手。賠錢的高成長公司也多靠DCF撐估值。所以,選對方法比什麼都重要!
怎麼用在生活裡?
投資股票:用CCA看看這公司貴不貴,跟同行比比就知道。
買公司:先例交易法告訴你別人出多少價,別當冤大頭。
賣生意:DCF算長期價值,別賣虧了。
房地產:資產基礎法一算,馬上知道值多少。
這些招數不只專業人士用,你也可以拿來估自家生意或股票,超實用!
結語:掌握估值,抓住財富
企業估值聽起來複雜,但拆開來就是這五招:DCF看未來現金,CCA比同行,先例交易看賣價,資產法數家底,DDM靠股利。賠錢公司能有高估值,全因市場看好它們的未來潛力。懂了這些,你就能看穿一家公司值不值這個價。夥伴們,你最想用哪招分析你的投資?留言告訴我吧!別忘了點讚、分享,咱們下期見!
(圖片來源:CANVA 授權圖庫)
